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五)——东 南 西 北
本帖最后由 H.204689 于 2020-4-13 11:02 编辑东南西北
四方观念晚出,所以当初并无专字代表四个方位,东南西北四字都是借来用的。 東(简作东)的繁体和篆文,两千年来都说“日在木中”,牵合太阳从东海旸谷升上扶桑的神话,又满足了汉代五行学说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的意识形态要求。待到甲骨文出,真相大白。原来是一只胀鼓鼓的口袋。口袋有底,一端捆束,曰囊。口袋无底,两端捆束,曰橐。这是一只橐(tuó),借作方位东用。东橐双声对转。日文保留古音,至今东芝读toshiba。许慎以动释东。日出打破黎明前的平静,东方就是首动之方。
(繁体东)
(篆文东)
(甲骨文东)
华北平原观察大树,树冠向南部分因光照好,枝叶特别茂盛。“南枝向暖北枝寒”。“向阳花木早逢春”。先民观察大树而知南方之所在,由此造出篆文南字。南字从 (巿)音pèi。巿字义为木之茂盛,用在这里特指树冠最茂盛的部分。巿字易误作市字。沛芾肺皆以巿为声符。篆文南字中间的 (¥)像人民币符号,音rèn,是南字的声符。树冠最茂盛的一方就是南方。似乎南字是专门造来代表方位的了。其实不然。看金文南,已走样了。看甲骨文南,全变形了。前人说那是一种陶制钟形乐器,悬在架上,敲击发声。甲骨文南在卜辞里已借用来指方位了。后人不满意,改造其字形,赋以新内容,遂成篆文南。
(篆文南)
(金文南)
(甲骨文南)
西也是这样。本义是鸟巢,而不是方位。先民发现鸟类筑巢总在森林西边,对着落日,借斜晖以照亮归程。所谓西方意即鸟巢之方。用作表示方位之后,鸟巢本义被人遗忘,另造棲(简作栖)字管领鸟巢一义。篆文鸟伏巢上。籀文鸟头出巢。甲骨文巢内三只小鸟伸嘴待哺。试看巢字,下木,中窠,上面也是三只小鸟。上面若不加点笔画表示鸟的存在,谁知那是鸟巢。
(篆文西)
(籀文西)
(甲骨文西)
人背部很难画,所以背字无法象形。画二人背向背坐着,就是北字,这是象意。北就是后起的背字,本与方位无关。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筑屋为了采光采暖,必须向阳,坐北朝南。所谓北方意即背向之方。用作表示方位之后,背部本义被人遗忘,另造背字递补。背字下面是个肉字,象猪腿形,泛指一切肉体。肉字隶变作 ,今多混同月字。
(篆文北)
(篆文背)
(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