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汉字与文物的故事(八)——杂戏表演

甲骨文“化”字与杂戏表演的关联

  汉代产业兴盛,人们有闲暇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和文学创作,在墓葬的画像石中留下了当时丰富多彩的表演,诸如弄壶、飞剑、跳丸、冲狭、马戏、戏车、寻撞、履索、幻术、杂技、俳优、投壶等项目。从一些具体的描写文字,如张衡的《西京赋》,就描写了汉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情形,不但有歌舞、说白、化妆,也有钟、鼓、锣、笙、筝、笛、琴、瑟等各种乐器,以及人数不等的表演队伍,规模相当庞大。

惊险刺激的表演杂耍倒立


白衣彩绘三人倒立杂技陶俑,高24厘米,河南洛阳出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图中的这件陶俑涂了一层白衣,应该有彩绘,可惜已经褪落,看不出色彩的样子。这件陶俑塑造了三个人表演倒立的形象,用于反映死者生前享受到的娱乐节目,并打算要带去来世继续享受。杂技属于百戏之一,表演偏重在力、巧和危险动作的配合。这三个人以不同的姿势倒立在一个圆形的围栏之上,这个圆形的围栏应是一口井。井提供饮水给居民使用,是人们能经营定居生活的一个重要设施,在人口繁多的城市,更是人们聚会的地点。想要吸引观众,水井所在之处是个理想的地方,应当也是杂技团会选择的表演场所。而且,井既深又有水,如果不慎掉落其中,可能就有生命危险。在井上表演危险的动作无疑有更加紧张、刺激的效果。汉代户外表演的场地有时非常宽广,河南新野出土的一件画像砖描绘了一些人在两辆前后急驰的马车上表演倒吊、走绳索、接射箭等技巧,没有宽广的空间可没办法让马车奔驰。

  翻身倒立是杂技团非常受欢迎的表演,作一人正立与一人倒立的形状。化的含义是变化、变幻。《列子•周穆王》中的“化人”,叙述种种变幻之技术,就是今日的魔术。在汉代魔术经常与杂技同团演出,以求演出不单调。甲骨文的化字除了是表达翻跟斗的体操活动之外,实在找不出与字形、字义有关的其他事物。倒立是体能训练变化出来的花巧动作,奥运会的“体操”项目就是着重这一类技巧的竞赛。某些社会的早期宗教舞蹈,也常表演带有魔术意味的翻跟斗,也可能是此种娱乐的源流,倒不一定是衍自于军事训练。从甲骨文的化字,似乎还可以推测,商代已有以娱乐他人为职业的专业杂技演员了。

民众对于马戏杂耍的喜好,应该是持续不衰的,清末民初北京天桥的练把式很有名。杂技俑在汉代的墓葬也是常见的,但是以后的时代就不见了。汉代的人向往神仙快乐的生活,所以要把满足口欲的生活用具、愉悦身心的琴棋、杂技都带到天上去。汉代以后神仙思想淡化,所注重的是表现俗世威仪的仆佣及仪仗,所以多见骑吹、军阵的出土,娱乐感官的项目可以略而不论,就少见鸡鸭、炉灶以及百戏的表演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