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汉字与文物的故事(二十七)——神道思想

本帖最后由 H.204689 于 2020-5-28 13:52 编辑

蕴含神道思想的华丽骨灰罐

  盖子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容器里头的东西变质,包括变味、变温、脏污等。但是下图这件陶罐的盖子,不但高度与罐子几乎等高,还费心地捏塑、堆砌繁多的立体形象,显然意在展示,不会是日常使用的器物。这一类容器的容量都差不多,是具有某种特殊用途的器物。它出现于盛行佛教的时代。佛教提倡火化,应该是装骨灰使用的,所以可以称之为骨灰罐,也有称为魂瓶或丧葬罐的。但不宜称之为谷仓罐,因为装粮食的罐子不应该有如此喧宾夺主的繁缛装饰。从盖子上的景象,令人联想起汉代的随葬明器陶塔楼。塔楼具有神道思想,所以这个罐子也具有神道的意义,应为骨灰罐。

死后的去处魂罐


青釉瓦陶楼阙人物罐,高46.6厘米,浙江绍兴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



  盖子呈现的景象是下大上小的三层楼阁。第一层为门柱有雕镂的敞开大门楼,从图片看,前后贯通。大门两侧有双阙,表明是豪族的庄园。第二层除了四面都有门户的主楼外,四角落各有一座碉堡或看楼。第三层则有小而低的阁楼。第二与第三层的屋顶都是四坡斜顶的形式,覆盖板瓦,屋脊也有鸱尾一类的装饰。第一与第二层共有十八个双手抚胸站立或屈膝跪坐的人分散在四周,很可能是服侍的仆人与守卫。罐子的腹部贴有模印的武士及奔兽等形象,应该是表达游猎的活动,这是求仙思想的常见场景。

  这个罐子的外表涂了一层泛青色的釉彩,属于石灰釉。东汉晚期浙江地区成功地以还原焰烧造了釉层均匀、釉色稳定的高温釉陶,学者称之为青瓷。这种釉陶不容易褪色,耐用而且无毒性,适宜制造日用的食器。不像低温的绿铅釉,颜色虽然艳丽,但所含的铅有害人体,不宜烧造食用器。一直到五代时期,浙江地区烧造的青瓷日用器具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到了唐代,因为烧窑所在的余姚、上虞、绍兴一带属于越州管辖,因此就称呼此期的成品为越州窑或越窑。

  这种有楼阁人物堆砌的罐子只流行于三国、西晋时期,以后就流行塔式的罐子,可能是因为中国受到佛教的影响愈来愈大,本土味道就愈来愈淡。中国很早就有死后有灵魂的思想,东周开始有求仙以祈长生的行为,并且认定神仙生活的处所位于崇山峻岭。到了汉代,求仙更为盛行,贵族有盖高台或高楼以接近神仙的习惯;表现于文物上,则有山峦狩猎、羽人、骑飞马、塔楼等的装饰图案。中国人接触佛教文化的初期,以固有的观念来认识佛教,希望也透过佛的神力来取得福佑及永生。魏晋时代接受佛教的时间尚不久,千年来的信念还根深蒂固,所以虽然接受佛教死后火化的新信仰,但放魂、往生的习俗一时还改不掉,所以同时以高楼、狩猎的纹饰来顺应风俗,甚至书写道教的符咒在上头。到了唐代,信仰佛教已有相当的时日,固有的求仙观念早已淡化,所以就不见这种形式的骨灰罐了。


青釉衔环双系罐,高23.8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13.7厘米。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



青釉鸡笼,高5厘米,长9厘米,宽6.5厘米。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



青釉瓦陶鹰形双耳壶,高1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



青釉瓦陶神兽尊,高27.9厘米。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



青釉羊头双系柄壶,高23.8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13.7厘米。东晋,公元317~公元420年。褐彩的氧化铁没有完全还原,显现黑褐色斑。羊眼加上褐斑,更加形象化。一般多见鸡头,少见羊头



越窑线刻青瓷熊形器座,高7.8厘米。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




长沙窑褐彩人物贴花壶,高16.3厘米,腹径13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唐,约公元700~公元900年



青釉下刻花绿彩四系罐,高23.5厘米,河南博物院藏。北齐,公元550~公元577年



带盖青绿釉陶壶,高40厘米,太原娄睿墓出土。北齐,公元550~公元577年



青釉堆砌六系尊,高67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20厘米。北齐,公元550~公元577年




贴花装饰的透明釉硬陶,最高37.7厘米。唐,公元7世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